找到相关内容377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文学对中国小说的影响(2)

    史,以盘饷侍中张散;散看其铭题,云是永平三年作。——吴均《续齐谐记》  以上两篇,并叙吐人奇观,唯行之者,一为外国道人,一乃中土书生,其内容虽不尽全同,实皆出于佛经《旧杂譬喻》「梵志吐壶」73:  ...腹痛还。入山,见是道人藏妇腹中当有奸。如是,女人奸不可绝。愿大王赦宫中,自在行朱。」王则勅后宫中其欲行者,从志也。师曰:「天下不可信,女人也。」  《旧杂譬喻》之译者,乃是三国时的康僧会,西域康居国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51556982.html
  • 人生是什么?

    从《佛说譬喻》来看人生之实相及后生一大事。释尊在《佛譬喻》中,以一段有名的譬喻,向我们开示「人生究竟是什么?」,这譬喻是这样的: 在一个寂寞的秋天黄昏,无尽广阔的荒野中,有一位旅人蹒跚地... 孤独的心灵 旅人:这旅人即是指你自己。 荒野:无尽而寂寞的荒野是譬喻你无尽寂寞的人生。你从生下来时,就成为这旅人而在作人生之旅了。既是旅人,应知目的地。如今你是以何目的,而出生到人间...

    慧净法师

    哲理故事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7410716578.html
  • 巴利经藏第五阿含——小部经文的性质

    Khuddaka在这里并非一定得译为“小”。假如它意指“小”的话,它的意义准确性就出现了问题。因为“屈得迦部”含有篇幅较长的经文,如:《本生》、《无碍解》、《释义》和《譬喻》。小部既包含大,也包含小。...长篇经文,如:《释义》、《譬喻》、《无碍解道》。这该如何解释呢?想必这些在小部得名时还鲜为人知。因而小部原本的意义就是“短经集”,它收编的是那些未能收入佛藏其它部分的文献。对于现在的小部,有人试图从它...

    赵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1239514.html
  • 巴利经藏第五阿含--小部经文的性质

    Khuddaka在这里并非一定得译为“小”。假如它意指“小”的话,它的意义准确性就出现了问题。因为“屈得迦部”含有篇幅较长的经文,如:《本生》、《无碍解》、《释义》和《譬喻》。小部既包含大,也包含小。...经文,如:《释义》、《譬喻》、《无碍解道》。这该如何解释呢?想必这些在小部得名时还鲜为人知。因而小部原本的意义就是“短经集”,它收编的是那些未能收入佛藏其它部分的文献。对于现在的小部,有人试图从它与...

    赵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10740108.html
  • 佛经中的鸟喻

    。  (四)青鸟──见旧杂譬喻  孔雀王本来已有五百雌孔雀为妃嫔,一天看到一只青鸟长得好看,便舍弃那五百只雌孔雀,追求青鸟。青鸟要什么牠便找来什么供给牠,由于不顾一切地只替青鸟找好处,孔雀王终于不慎...发现了,吉利鸟乃飞到众人面前大声揭穿他:「今天害死甲,明天放翻乙的,其实是这笑迷迷不说话,一团和气的长者啊………。  (六)网中鸟──见杂譬喻  有一位补鸟师,把罗网在水边张设,放好鸟食之后,果然诱得...

    曹仕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2070810.html
  • 随喜布施福无量

    后宫嫔妃能扬弃只重外表的想法,转而学习她的美好德行。 (出自譬喻) ...我身为王后,已具备了‘三利’:一来,我受到后宫所有人的敬重;二来,我生的儿子能成为太子;三来,我不好享乐,只爱听闻法,并发愿布施,建盖佛寺。正因如此,对于宝物没有贪恋。”国王听了之后,非常敬佩大夫人...

    坤德

    |布施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1137261622.html
  • 花饰比丘

    勤修戒定慧,断恶修善,行更大的供养的人呢?果报必定更加殊胜不可思议!”   佛陀宣示毕,大众欢喜无量,发菩提心,永不退转。   典故摘自:《杂譬喻·卷一》   省思   《大悲》云:“佛告阿难,若有众生以念佛故,乃至一花散于空中,如是福德所得果报不可穷尽。”花饰比丘因前世听闻佛法,生欢喜心,至诚供花献佛,故能于九十一劫内远离恶道,得享人天福报。后亦出家修行,得道证果。...

    中台世界

    |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5/1221404151.html
  • 采华失命话因果

    因果,能明了因果的道理,我们在面对自己此生所遭遇的种种苦难时,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,而走在菩提道上,也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身、口、意三业上下功夫。佛法千万论,收之即是“因果”二字,吾人若能时时以此自我省察、惕励,则出尘劳之日必定可期。 (出自法句譬喻) ...

    企西

    |采华失命话因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1103334580.html
  • 老比丘谈笑为佛所诃

    摘自:《法句譬喻.卷三》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 省思   《佛遗教》云:“若种种戏论,其心则乱,虽复出家,犹未得脱。”故事中的七位老比丘,当初因渴慕佛法,突破种种障碍,才得以出家修行。后因一时迷失,沉溺于俗事戏笑,忘却无常逼迫。所幸在佛陀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无常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1007014647.html
  • 老比丘寻死为佛所救

    摩诃卢比丘又为国王详细地说明法义,当下许多大臣、官员,也都证得须陀洹果。   典故摘自:《法句譬喻.卷三》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中台世界

    |无常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1012544648.html